那么,車市暴利,究竟集中在哪,兇猛幾何?
【擺事實】
有一點先要說明,“零件總價為整車價12倍”,雖有些夸張,畢竟是少數(shù),具體的“零整比”也因車而異,業(yè)內人士認為,20萬元以下的車,情況會好一些。同時,從相關數(shù)據(jù)來看,零整比最高的還是“合資車”與“進口車”,而國產車的零整比相對合理一些。
但是,就目前曝光出來的行業(yè)黑幕而言,還是觸目驚心。在國內,做“有車一族”,最大的感受之一是買得起,開不起——堵車油貴停車費,更修不起——換個零件都要挨宰。
售后服務鏈條成為暴利之源,原因很簡單,銷售價格不合理,消費者可以拜拜走人,但售后不合理,就只能面臨兩個選擇,要么被動挨宰,要么愛車歇菜。當然,也可以選擇維權,不過,根據(jù)經驗,成功維權者寥寥無幾。
【講道理】
小明好奇的是,售后環(huán)節(jié)的暴利是如何形成的?
從政策體制上看,2005年4月1日開始實施的《汽車品牌銷售管理實施辦法》,帶有天然的缺陷。第二十五條規(guī)定:“汽車品牌經銷商應當在汽車供應商授權范圍內從事汽車品牌銷售、售后服務、配件供應等活動。”在這個框架內,客觀上形成了國內汽車售后維修與配件供應的壟斷。生產商想要多賺錢,途徑就是從源頭就開始提高零配件定價,銷售商想要多賺錢,隨之相應提高價格。在“宰人”色彩濃重的以4S店模式為主導的售后渠道中,價格更多時候是無法按照市場規(guī)律來決定的。
從暗箱操作來看,“以次充好”和“多換少修”簡直稱得上是兩大法寶。即便是在正規(guī)的4S店,售后維修的貓膩乃至黑幕也是業(yè)內的潛規(guī)則。
“以次充好”,就是以副廠件充當正廠件,從中牟取高額差價。“多換少修”,就是4S店故意夸大汽車故障,以換代修,動輒打著對車主安全負責的名義,勸說更換新部件。一般可替代的零配件,大多采用非原廠的配置。至于增加工時費之類的小動作,更是防不勝防。“二道錢”幾乎是暴利的主要來源。
【下結論】
其實吧,不少行業(yè)都有內幕、亂象之類,就汽車行業(yè)的售后暴利而言,小明提出三條對策:
第一,需要有一個具體而清晰的產業(yè)政策,給行業(yè)亂象戴上馬籠頭。汽車零配件暴利早已不是什么新聞,但相應的監(jiān)管卻長期缺失,經常看到有媒體曝光4S店宰客、零配件價格畸高,卻很少聽說監(jiān)管部門的回應。
第二,汽車零配件的電商盡快成長起來,給消費者提供更多的選擇。電商的壯大,可以讓消費者在4S店之外,多一些選擇,可以增加具體零配件價格的透明度,一定程度上滿足消費者的知情權。
第三,消費者也要盡快成熟起來,增強自己的維權意識和維權能力。一些4S店的簡單伎倆之所以屢屢得逞,也在于不少消費者對自己的“愛車”了解甚少,讓不法商販有了可乘之機。
【小貼士】
“零整比” 指的是整車所有的裝車配件的價格綜合和整車銷售價格的比值,乘以百分百,最后得出一個百分比的系數(shù)。其作用是用來維護消費者的知情權,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時要做到讓維修價格更透明,為保險和維修兩個行業(yè)的定價提供一個比較科學的參考數(shù)值。